传古立新见精神——王界山读胡韵画作所感
胡韵的中国画作品契合了五代北方人荆浩在笔法记中所言“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传统的文脉使胡韵虔诚地遵循其精髓要义,然又在此基础上寻求新意。由此,他的笔墨得之于古人的手法,寻源头而来,有看头且耐人回味。故气韵出于墨,生动出于笔,发墨质朴浑厚,用笔雄健活泼,既有南方人所特具的书卷之气,又兼融于北方人的大气沉雄,从而形成他的幽旷深远,率真闲雅,物态严凝,气壮雄逸的画风。
鸿雁传禅语 ——袁秀:画画要懂一点周易
画国画就是画面要有故事性,复杂的故事用简单的语言表现出来。要想画出格调高的作品,就要多读书,多走路,开阔眼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的感悟还要适当懂一点周易。
云门子师徒书画艺术公益活动走进大学
“ 这种与书画名家零距离交流、学习的美育实践,无论是从绘画的技法和技巧,还是过程的从容与气度,真是令人受益匪浅!”10月23日上午,面对着云门子师徒的现场创作和讲授,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一女学生马如雁感慨地说。
青州市举办第六届孝文化艺术节论坛
10月19日,青州市第六届孝文化艺术节论坛在以孝治村发源地、全国文明村——青州市王坟镇侯王村举办,今年孝文化论坛的主题是:孝子应具备的条件及标准。青州籍孝文化专家、学者,部分孝感青州人物,以及孝文化推广、讲授者20多人参加论坛研讨,在青州市孝文化研究会会长曹元国的主持下,经过积极而热烈的论述和探讨,论坛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当代杰出女书法家武晓临的书法研读:苍劲浑穆 气象开张
从现代碑帖融合日趋成为书法创作主流的历史现象来看,碑学的独立发展已趋终结,这是与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当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书法艺术方兴未艾之际,武中奇先生无疑是当代走碑帖结合,以碑为基,兼溶于帖而自成一格的领袖。他的意义在于将当代书法史的起点是以碑学创作为主体价值来与以往书法史划分了疆界,形成了广碑学,由魏碑扩充及从秦汉至魏晋的碑刻、志砖、墓志、摩崖、刻经等内容,使当代碑学书法发生了很大变革。而武晓临作为武中奇先生的女儿,她继承了父亲的碑学观,着力在书法艺术上辛植耕耘,成为武式书风的重要传承人物。